近日,亿万先生手机网页教务处公布了亿万先生手机网页2024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名单,我院杨旭副教授凭借其优秀的指导能力和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精心辅导,成功获选。这一荣誉不仅是对杨旭老师在教学与科研领域功底的认可,更是对我院持续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高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果的体现。
6月12日—18日,2024年全国室外射箭锦标赛(青少年组)在“射箭之乡”在青岛莱西举办。该赛事是中国射箭协会A类赛事,为目前国内U20以下青少年室外射箭最高级别赛事。我院教师胡兴黎受体育总局射运中心选派,担任了本次比赛裁判员。
6月21-22日,海南省大学生创新教育沙龙在海南大学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聚焦创新教育的核心要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青年学生打造广阔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体育学院国创赛王骥凡团队、杨涛慧团队被选派参与此次活动,冯旖琳老师带队前往。
6月20日,为做好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自建工作,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和管理,提升2024届毕业论文归档材料质量。体育学院召开2024届毕业论文归档材料归档指导会议。会议由院领导葛耀主持,院领导郝艳龙及全体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参加。
6月20日,按照学校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第二阶段迎评工作相关安排,体育学院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大纲修订工作会议。会议中,院领导葛耀传达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修订的原则,并强调各专业要以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要认真进行行业调研,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精准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养的需求,进而设定人才培养的毕业要求,强调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要有支撑度、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要有支撑度。
6月26日,在体育学院办公室召开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专项会议,旨在针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以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会议中院领导以及全体公共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体育教学的创新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规划,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助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院休闲体育(康体与抗衰老)专业于6月22日-23日组织了此次产教协同教学实践课程,本次教学课程以《运动与健康促进》为主题,外聘专家徐百超教授授课,康体专业负责人李守学博士担任课堂助教,康体21级、22级、23级学生参加学习。
近日,体育学院王大鹏教授为我院教师开展了一场《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经验和体会》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分享了:一、处理好三个关系。二、选题逻辑构建。三、申报书精细设计四、成功案例解析。这四部分内容的精彩演讲,通过讲座使我院的青年教师,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的准备阶段,在选题上,有了清楚的思路,教师们受益匪浅。
6月12日,为帮助学生了解科研项目申报的流程和要点,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申报能力,体育学院纪志敏教授开展一场主题为“大学生体育科研训练系列讲座——如何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的讲座。此次讲座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进一步推动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学院将继续加强科研培训和指导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和平台,助力他们在学术之路上不断前行。
6月26日,为进一步提高休闲体育(康体与抗衰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将“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教育理念,融入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和实际应用能力。体育学院休闲体育(康体与抗衰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如期举行。通过本次研讨会,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和修订提供了创新性的指导,明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日,体育学院纪志敏教授为我院休闲体育专业23级与22级的学生开展了一场《大学生体育科研训练系列讲座——如何选择凝练科研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就在当前就业方面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继续读硕、读博打下基础,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日,体育学院纪志敏教授为我院休闲体育专业23级与22级的学生开展了一场《大学生体育科研训练系列讲座——如何选择凝练科研题》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就在当前就业方面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成长、继续读硕、读博打下基础,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6月14日,体育学院马应才副教授线下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马术运动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表示对马术运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6月14日,体育学院马应才副教授线下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马术运动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表示对马术运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体验潜水是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下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体验潜水作为一项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休闲体育项目,对培养具备滨海亲水运动技能指导和服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学生们通过本学期体验潜水课程的学习,在掌握一项专业技能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
排版|刘一凡
校对|冯旖琳